查看: 10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收藏不适合拍卖?电视鉴宝都是娱乐?|鉴藏

[复制链接]

592

主题

598

帖子

16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13:2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梦醒时分。
从央视的《寻宝》,到北京台的《天下收藏》,再到河南台的《华豫之门》……鉴宝栏目出现于各大电视台,创下收视率新高。


这些电视节目,确实对目前的收藏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也确实对公众在文物鉴赏方面做了的误导和蛊惑性的宣传。
但是,这并不真正代表标准科学文物鉴定趋势正规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档电视栏目,鉴宝类节目可以适当娱乐化,但不等同于 " 鉴宝表演化 ",编造文物流传故事、诱导 " 持宝人 " 杜撰虚假收藏故事,演员扮演 " 持宝人 " 等等这些虚构情节直接误导了民众对文物鉴赏及其市场的认识。


这些鉴宝类节目不但没有在大众中起到普及文物鉴赏方面的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反而起着哄抬文物价格、误导市场价格的弊害,让不少普通大众萌生 " 发财梦 ",都觉得自己有捡漏的机会。
面对拍卖市场中一次次天价的拍出,民间藏品开始试图涌入,最终的结局,不是闭门羹就是被一次次骗取的前期费用。


民间收藏与拍卖的某种对立,似乎始终无法调和。
很多收藏者认为自己的藏品很好,与电视鉴宝节目中一样一样的啊,拍卖公司为什么不接?即使有一些公司给上拍,为什么又拍不出去,费用却是一大堆?
社会大众一直对拍卖场抱着崇拜感和神秘感,认为什么物品只要一上拍卖,必然就能拍出高价。
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拍卖。拍卖品只属于商品市场上一个很小的领域。


具体来说,所有商店里可买到的定价销售商品,基本上都不适合于拍卖,原理上定价销售与竞价销售会相互冲突。同时,定价销售的商品往往数量很大,稀缺度不够。
为什么一些拍卖会上的珠宝玉石和艺术设计作品,总是成交不好?
其中一个原因是那些拍品太普通,在珠宝店或家具店里随便都可以买到。也许,那样的商品摆在店铺里几个月,等到一个买家的出价,没准比拍卖场上还高。


所以,如果拍卖公司不愿意接你的藏品,说明是大路货,不值钱,或者是自己懂的太少甚至在收藏圈是刚入门者,却误以为自己的宝贝是孤品,其实是国宝帮。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规范鉴定市场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专门监管鉴定市场的行政部门,各地的鉴定机构有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开的,还有博物馆开的、拍卖公司开的、个人开的,良莠不齐。


我国的文物、艺术品仿制活动,已进入大规模、高科技、工业化阶段,这是一个文物的盛世,也是艺术品市场的盛世,更是造假者的盛世。
鉴宝节目中所谓的专家的言论,或许是受人蛊惑,驱逐利益而满口胡说。但如果他们扪心自问,凭着真才实学是否能看出东西的真假?


相对于工作在单位里面的鉴定专家或者学者,他们的水平有时还真不如民间鉴定人。因为他们不是直接深入工厂、市场,并不熟知造假、贩假的各种奥妙。
或许,学院派专家真应该下放实地,真正与民间高手多多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才能真正共同推动我国的鉴定行业良性方向发展。
而作为消费者,或者说收藏的大众,应当明确:权威靠不住。


权威不是没有,但它是相对的,流动的,没有终身制。不是靠谁封的,而是由整个相关群体的口碑塑造,不管什么部门发的任何权威、专家证书都是可能虚假的,那只能说明过去。
眼力必须与时俱进,停滞就意味被淘汰。
很多大拍卖行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地大收藏家信任,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鉴定人原先就多么权威,或者从不出错,而是他们的出错率相对其它拍卖行低得多,所以就有了有好口碑,也因此建立起了一定的权威性。
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其中不少机构内的专家,见了藏品就一律说是真的,还开具毫无用处的鉴定证书,每份证书收取上千元的费用。




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鉴定家,有的本身就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只是略懂皮毛;有的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便开始自称鉴定家出来赚钱。
由于这些人缺少专业素质,鉴定时信口开河,常常贻笑大方,误人甚多,因此也引发了一些纠纷和官司等等诸如此类现象层出不穷。


作为玩收藏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最要紧的一条就是:对于藏品的认定和选择,包括真伪鉴定、价格评估以及对于能否上拍的认定。
如果你没有,那么就赶紧学习,收藏是给有眼力人玩的。没眼力的,还是买买金条什么的硬通货,稍微靠谱一些。


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适合拍卖?
请记住一句格言:拍卖只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喜欢雪中送炭。
拍卖行不应该去运作没有经历过拍卖市场、没有知名度、报价过高、供过于求或没有明确市场需求的物品,拍卖这些物品相当于雪中送炭,费力不讨好,赔本赚吆喝。
相反,锦上添花则是指:那些具有供不应求的稀缺性、拍场上知名度高的物品。


不能怪拍卖公司不愿做雪中送炭的创新之事,主要是不知道拍卖品的潜在买家在哪里,推广和招商的难度太大,拍卖成交的可能性也太小。
业内还有这样一句格言:没有拍不出去的拍品,只有拍不出去的价格。
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拍卖成交的,只要价格够低就行了。这句话不仅适合拍卖场,也适合于其他店铺的定价或议价交易形式。
请不要以为:这句话和上述只做锦上添花的格言相互矛盾,似乎只要价格低都可以拍卖了。
请再记住,拍卖还有一条不言自明的原则:单件拍品平均成交价越高,越赚钱。


对于民间收藏,送拍拍卖会,一定要记得:要想拍卖成交,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藏品流传有序。如果没有流传有序,想要高价成交,藏品必须属一级孤品。
第二,如果没有流传有序,这件东西至少以前是某某达官贵人收藏过的,这样或许也可以。
第三,以上两点都没有,那就要史无前例,要么特别精美,要么有卖点。
如果以上几点都不能确认,请不要去找拍卖公司。不收前期费用的,不会征集;能征集的,一定是专收前期费用的。
全国文物造假地图


然而,还有很多藏友坚持:我这件藏品以前有上拍过,某某博物馆也有,成交过亿。
请动动脑子,以前出现过,您这儿又有了,或者说和博物馆的一模一样,这是什么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人自信过了头,把假货当成真货,但也不排除有很多人怀着侥幸心理。还有一种自信,和朋友一起挖窑子,自信地说:看着挖出来的。
请问,您看到人家是怎么埋进去的吗?


面对收藏和投资,不要盲目跟风,它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是基础,更需要有鉴赏的眼力和收藏耐力,才可去追求。
以上几点,如果不幸言中,希望能帮助您,早日从电视娱乐中走出来……
-  END  -
往期回顾
古典家具中,被仿得最多的一件 | 经典
一眼千年黄花梨 | 风月无边
中国历史上最绝的皇陵,三座大殿全用黄花梨建 | 一见
声明:公众号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搜集,由于网络素材来源不明,除公众号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特别关注




0551合肥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