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0年住房变迁:百姓“小确幸”民生大变化

[复制链接]

575

主题

587

帖子

15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23:0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冬日的午后,丰沛充盈的阳光跃进窗户,洒满整个房间。" 以前我们可没敢想能在北京安个家,感觉自己是占了个‘便宜’。" 来自吉林公主岭市的 "60 后 " 鲁志峰一脸满足。他口中所占的‘便宜’,其实是今年 5 月随儿子一起搬入的昌平区保障性住房。
住房是民生之要,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从 " 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 ",到 " 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 ",改革开放 40 年来,城市生活不断提档升级,乡村环境持续改善,更多居民的住房获得感明显提升。
伴随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房地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中央适时出台调控政策,完善房地产相关制度建设。从 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始,中央多次强调房子要回归居住属性。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的保障房、政策房将发挥更大作用。住建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棚改已开工 616 万套,改善约 1400 万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全国公租房分配率超过 90%。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更多居民不仅实现了人人有房住,还圆梦了人人住好房。
城市蝶变:从 " 栖身之所 " 到 " 宜居之选 "
" 回想以前睡土炕的日子,哪里能想到现在会住得这么舒服。" 鲁志峰感慨说。" 一间屋子半间炕,三代人挤一间房 ",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
1981 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鲁志峰被分配到市粮食局工作,居住的则是单位附近的平房。到了 1992 年,鲁志峰以每平方米 385 元钱的价格购买了单位集资建设的公有住房,幸运地成为了当地第一批 " 上楼 " 的人。
" 现在想想,当时是真是开心呐,后来再换房子的时候,感觉都没这么强烈。" 鲁志峰说,有暖气的屋子,对东北人来说特别重要。


90 年代的平房与现在的楼房。(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80 年代的城区,鲜有统一和规范的生活配套设施,住宅小区也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去管理。此后的数年间,就在这套房子里,鲁志峰和家人一起,逐渐享受到了燃气供应、公园绿地、购物娱乐等现代化的生活配套服务。
作为时代变革的亲历者,鲁志峰与更多的 "60 后 "、"70 后 " 们,经历了住房从 " 栖身 " 到 " 宜居 " 的关键 20 年。
出生在福建福州的林佳,则是个很典型的 "90 后 ",与很多同龄人的经历一样,儿童时代是在陈旧的低矮楼房里度过," 我们这边很潮湿,冬天的衣服都干不了,周围也没有什么绿化,甚至买东西都要走很远。" 她回忆。
1998 年,我国的福利分房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的新体制。新世纪初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强劲的景气增长,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这一批排头兵们都取得了质的飞跃,老百姓生活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2000 年 9 月,8 岁的小林佳跟随父母搬进了 16 层高的电梯房," 靠江边,采光好,很通透。" 林佳说,小区里还配备了专门的物业公司,公共设施完备。其后几年,周边的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城市也有了现代化的样子。
再到近 10 年,百姓居住环境的改善真正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众多家庭告别了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居,共享发展成果。
明年,26 岁的林佳将再次搬家,由于是改善型的住房需求,这次林佳一家选择了市中心的一户江景房,面积大了一倍,周围的饭馆商场、绿地公园等便民场所也是应有尽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每户家庭都对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乡村蜕变:从 " 竹篱茅舍 " 到 " 田园风光 "
" 跟以前不同咧,我们现在一点都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 虽然一直生活在乡下,河北行唐高岭村村民崔二林却满脸都是幸福," 现在居住环境好了,绿水青山、网络发达,我还听说很多城里人到我们这儿来买房子呐。"
不过,几十年前上漏下湿的乡村居住条件,崔二林仍记忆犹新:" 大部分家的房顶是用粘土打实了,虽然花费少,但一到夏天雨季,住处会到处漏;窗户是土质格栅式的,糊上毛头纸,由于透光性不好,房间里显得比较昏暗;厕所也比较简陋,很不卫生;冬天的取暖以烧煤炉为主,也感觉特别不安全。" 崔二林告诉记者。
" 行路难、如厕难、垃圾遍地、尘土飞扬、村容村貌差…… " 曾几何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和 " 脏乱差 " 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矛盾最突出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着力做好新阶段的 " 三农 " 工作,出台了很多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借势发展机遇,高岭村很多本地村民办起了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加工厂,日子逐渐美了起来。
钱包鼓了,农民的生活住房也逐渐得到改善,更趋向于美观性和功能性。崔二林说,过去种地以人工为主,家家户户都需要打小麦、晾玉米、放麦秸的场地,这些农活都需要大型场地。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推进,现在的农家院子变小了,居住面积增加了,功能开始分区了,装修也升级了。
" 如今村里新盖的房子都是二层小楼,虽然没有别墅那么豪华,但都是根据我们的生活特点和实际需求来设计的,采光好,还有自己的小院,还可以在小院里养养花草、种种青菜。" 说起新建的房子,崔二林很是满意。
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各级政府一直在不停的探索和努力。在安徽黄山的最南部,已经整体脱贫的江田村与浙江交界,再现 " 鸡毛换糖 ",既美了环境,又美了心情,为当地百姓换来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两纸杯烟头兑换一支牙刷、15 节旧电池兑换 1 包盐、40 个塑料袋换 1 包黄酒或酱油……每周三的下午,江田村的 " 垃圾兑换超市 " 便会如期营业,村民们拎着一袋袋纸板、塑料瓶、烟蒂等废品前来兑换盐、肥皂等生活用品。
70 岁的程细红老人用家里的废品兑换了两包酱油和一块肥皂," 这个超市真是好,以后再也不用买生活用品了,两包酱油可以吃半个月了。" 程细红满心欢喜。


村民领取到兑换的肥皂,十分开心。(人民网记者 夏晓伦摄)
通过兑换激励政策的实施,广大村民既得到了实惠,又提高了村民保护美丽家园意识和主动性,同时还给村里的贫困户减轻了生活压力,村风民貌有了很大改观,也打开了 " 小村庄 " 对外交流的窗口。
" 我们茶籽岭鱼庄每天都要接待四五桌客人,周末就更多了,他们大多是冲着我们的生态来的,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还有村庄环境通过‘生态美超市’建设,变得更加整洁漂亮,所以游客也愿意来。" 在江田村,从事农家乐生意的程自衡告诉记者。
初心不变:从 " 富起来 " 到 " 美起来 "
平整的红色地砖、巨大的白色风帆造型遮阳伞、舒适干净的休闲座椅……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甘露园南里一区东北角的这块休闲小广场如今干净整洁、时尚热闹,不仅小区居民喜欢来这儿遛弯聊天,不少邻近小区的居民也会时常来这儿串门。
曾经,由于规划滞后,甘露园小区的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物业管理十分薄弱。今年 6 月,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展到了这个小区。原来脏乱的小区环境彻底变了样,现在,这里的居民谈到变化都会竖起大拇指。
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之中,住建部早在一年前就确定了 15 个城市试点,以探索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当然,这仅仅是城乡居住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
从城市增加的绿地广场,到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从城市的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从延续城市文脉到留住美丽乡愁……如今,城市有城市的活力,乡村有乡村的特色,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对更好住房、更优美环境的需求正在被满足。
治国有常 , 而利民为本。在近日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乘势新一轮的改革东风,老百姓身边将不断发生更多的 " 小确幸 ",这正是新时代社会发展、民生关注的大课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将各美其美,美丽中国的画卷也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人民网 - 房产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特别关注




0551合肥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