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证监会主席最难当”铁律再现【刘盛军微财经】

[复制链接]

798

主题

808

帖子

24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3:0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皮杂谈    一家之言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本文转自刘盛军微财经
ID:caijingknowledgeplus
证监会需要来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放弃审批、告别父爱主义,走向注册制、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关于证监会主席的两大铁律
证监会主席又换人了。刘士余下,来自工行的易会满上。这再次印证两大铁律:
  证监会主席最难当
  证监会主席通常来自银行,这次也不例外


早在 2011 年,时任上海金融办主任的方星海直言:
一行三会首长中证监会主席最难做。为什么呢?
  其他三个监管部门的首长通常都不会导致普通老百姓亏钱:老百姓钱存在银行里,多多少少有一点利息的收益;保险产品大部分也是有一定收益的保险产品,也不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亏损。就是证监会主席不好做,搞不好就要让普通老百姓亏钱。
  老百姓要不亏钱,股票市场的资本配置要比较有效,同时股价卖的也不是特别高,要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保证普通老百姓投资股票市场有一定的收益。但这两个条件就很不容易做到。
如今方星海成了证监会副主席,想必应该更加感同身受。


▲方星海等人与肖钢握手言别
关键时刻换马的三大理由
此次证监会主席易人,也不意外,市场传言已久。有几大合理的理由:
  A 股几度跌破  2500  点,几乎引发强制平仓的系统性风险,也对中美贸易谈判产生了不利影响,倒逼高层介入喊话;
  股市融资渠道迟迟不能打通,严重影响了 " 去杠杆、防风险 " 的国家大局;
  2018  年  11  月提出 "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鉴于之前创业板的教训,此次科创板改革不容再次浪费机会。
资本市场搞不好是说不过去的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的发展低于社会预期:
第一,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投资者却无法通过资本市场分享经济红利。股市给人留下的印象是 " 割韭菜 "。


第二,2017 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占比只有 7% 左右,2018 年反弹至 13.6% ,但依然低于 2016 年的 26% ,更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60% 水平。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不仅导致银行债务融资居高不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短板,直接制约着去杠杆的进程。"
第三,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创业和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对创新型企业而言," 风险投资 + IPO " 是最符合规律的融资方式。但是资本市场 IPO 却一直是走走停停。2018 年大量风投甚至出现募集资金困难。如果资本市场不能为创新企业提供顺畅的上市渠道,谈何服务实体经济?
证监会要有改革担当
问题的根子在于证监会的越位与缺位。一方面证监会沉迷于对拟上市公司 " 选美 " 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对市场监管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资本市场改革无疑是艰难的:社会关注度高,舆论压力大,利益格局复杂。要摆脱困局,证监会必须下决心 " 摆正自身位置 ",不要顾此失彼、" 行为紊乱 ",导致证监会本身成为市场不确定性的制造者。
借用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的话说:
证监会需要来一场" 灵魂深处的革命 ",学会敬畏市场、敬畏法律与规则、告别 " 父爱主义 ",让市场的归市场,让上帝的归上帝。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改革者要有担当,甚至有自我牺牲的勇气和境界。


只要敬畏法律、敬畏市场、严厉监管,中国股市一定能摆脱低水平重复,成为创业创新的加速器、成为经济转型的福音、成为价值的创造者。
重温给前任证监会主席的公开信
笔者在 2015、2016 年分别写了致肖钢主席、刘士余主席的公开信,表达了对资本市场改革的热盼。现重温这两封信,供新一届证监会主席参考。


致刘士余主席的公开信(2016  年  1  月)
首席恭贺您出任证监会主席这一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部长职务。当然,您也知道,这也是最难当的部长。
您临危受命,肩负特殊的历史责任:第一,股市尚未真正走出 " 股灾 " 阴影,对大股东股份的 " 临时限制 " 仍未解除,股指期货这一重要创新成了替罪羊,证金公司和券商 " 救市资金 " 被套牢,投资者心理依然高度脆弱;第二,中央把 " 去杠杆 " 作为 2016 年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显然股市是去杠杆的重要机制;第三,全国人大已特别授权国务院自 2016 年 3 月 1 日起启动 IPO 注册制改革,这应该成为中国股市告别低水平重复的起点;最后,股灾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法律与规则的严肃性被严重损害、政府与市场边界重归模糊、股市制度建设有倒退迹象,甚至影响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长期信心。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未看到足够真诚的反思,没有反思,何来改进?年初朱镕基前秘书、证监会前常务副主席李剑阁说," 去年 6 月份出现危机,为什么每次证监会在市场的逼迫下每天晚上都要出新的政策调整,你事先在哪?既然在 4 天后宣布暂停熔断机制,说明在去年紧急状态下我们出台的一些监管措施是仓促的、粗糙的。我们想问的就是,到今天为止,是不是也有足够时间总结一下我们去年出台的还有什么是粗糙的?" 李克强总理在猴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严肃地说,"(对于股灾)回过头来看,主管部门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包括适时有效应对的问题、技术层面主动作为不够的问题、甚至还有内部管理问题。"
您的前任肖钢主席任职 1070 天,其间股市大起大落,他本人也因此屡陷离职传闻。更糟糕的是,中央巡视组尚未入驻证监会,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股灾后已双双落马。
证监会主席为何成为 " 火山口 "?究其根本,是因为证监会肩负 " 不兼容 " 的多重使命,屡屡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不解开这个 " 结 ",火山还会爆发。
使命 1:对股价指数 " 忍不住的关怀 "。本来股市涨跌是市场自身规律。证监会虽然未曾明确表示关注股价,但一遇到股市大跌证监会就连夜研究出台对策已成常态,投资者自然会 " 观其行 ",最典型的就是 2016 年 1 月初股市暴跌后证监会连夜宣布延长对大股东股票出售的 " 临时限制 "。证监会这种做法,既缺乏对市场的敬畏,也是让自己背负 " 不能承受之重 ",可谓作茧自缚。在 1996 年的 A 股泡沫中, 朱镕基说," 这时候,我们不能不讲话了,于是发表了一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让中国证监会同志起草的,实际上是讲了三个道理:第一,这个股市现在是非理性的;第二,股票市场是有涨必有落,落的时候,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人能把股市托起来;第三,股市风险自负。赚了钱你多得,赔了钱你自赔,政府管不了。现在不警告他,将来出了事怎么办?" 朱镕基总理是大明白人。
使命 2:IPO 审批。长期以来,证监会负责替投资者 " 选美 ",名为把关、实为寻租," 发审皇帝 " 姚刚的落马可谓 " 腐败与权力成正比 " 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证监会对发行节奏的控制,事实上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导致股市市盈率长期处于 " 堰塞湖 " 状态。一方面,少数公司得以 IPO,犹如范进中举式的暴发;另一方面,排队者络绎不绝,股市融资功能严重萎缩。这直接导致 IPO 审批权成为中国 " 含金量 " 最高的审批权。证监会曾经 9 次暂停 IPO,这应该是全球股市历史上的吉尼斯记录。曾任证监会副主席的高西庆早在 1996 年就尖锐指出:" 证监会成立  4  年来,经其手批准发行、上市的公司  360  多家,全国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4  个计划单列市主要领导人以及各部门各级别官员、国务院各部委主管官员、各企业领导、工作人员等浩浩荡荡、络绎不绝,经年累月地出入证监会等国家行政部门,以求获得其地区、其部门、其企业的公开发行权。放弃一个具有如此规模和深度的权力,对于任何一个机体,特别是一个从传统的中央集权计划体制下生长出来的机体来说, 恐怕都需要经历一场‘从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


使命 3:把股市作为政策工具。市场的灵魂在于公平。要维护公平,作为监管者的证监会就不能心怀杂念。但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股市长期被当成 " 政策工具 ":帮助国企脱贫、帮助国企改制、帮助中西部发展……接下来我们有理由担心股市再次成为 " 去杠杆的工具 "。我们不反对更多企业发股票,但谁来发、何时发、发多少应该由市场决定,而不能由证监会指定或干预,否则股民将再次被 " 割韭菜 "。
使命 4:监管。本来这是证监会最重要的核心使命,但长期以来却被边缘化为最不重要的使命。证监会忙着审批、忙着调控股价、忙着实现政策目标,而对于监管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结果股市沦为坏人的天堂,长期难以摆脱 " 连规范的赌场还不如 " 的状态。证监会原常务副主席李剑阁指出," 最近市场上有一些公司在合并之前走漏消息,存在大量的内幕交易,但是我并没看到对这些内幕交易有任何的查处,我很失望。利用内幕信息违规交易的行为是公开的抢劫,对老百姓是不公平的 "。


我们不难看出,上述四大使命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证监会时常顾此失彼,而且一旦冲突往往牺牲的是 " 监管使命 "。这导致证监会 " 行为紊乱 ",证监会本身成为市场不确定性的制造者。
怎么办?我对您提出以下忠告:
1、敬畏法律与规则:稳定股市,关键是稳定长期预期,而稳定长期预期的关键是维护法律与规则的严肃性、一致性,而不能朝令夕改。记住,为了救市而随意出台 " 规则 ",是自毁长城,一旦监管者丧失了信誉,投资者势必惶惶然不知所从。
2、敬畏市场:股市发展到如今规模,动辄上万亿的成交量,已非监管者可以操控的工具。违背市场规律,尊重必定受到惩罚,去年的 " 人造牛市 " 的教训可谓痛彻心扉。敬畏市场,也意味着证监会应该摒弃 " 父爱情结 ",要相信投资者会做出对自己负责任的判断。
3、明确表态不以股价指数为政策目标:虽然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各国都普遍采取干预政策,但我们切不可把股市的系统性风险等同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 2000 年 3 月 5048 点历史高位崩盘暴跌至 2002 年的 1176 点,下跌 77%,这是不是系统性风险?当然不是,因为银行体系依然稳定!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当然是系统性风险,但这不是因为股价跌得多,而是因为银行体系受到冲击而大量倒闭!因此,监管者不能轻易地把系统性风险当成救市的 " 挡箭牌 "。
4、放弃对发行节奏的调控:注册制改革有两大衡量标准,缺一不可:一是从实质性审查改为合规性审核;二是取消对新股发行节奏、时间、价格的所有限制。证监会曾言," 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 "。这话令人揪心:如果真是这样,还能称为 " 注册制 " 吗?改革一定会有阵痛,我们不能一味地 " 叶公好龙 ",既要收获改革的红利又要 " 无痛手术 ",您觉得可能吗?
5、回归监管主业:证监会应该知道,监管才是自己的主业,只是荒废久矣。搞好监管,就是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无论违法者的后台有多硬,都必须一查到底,否则股市三公原则从何谈起?
诚然,以上 5 点没有一条是容易做到的,我是坐着说话不腰疼。但 "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否则就对不起投资者、对不起历史,中国股市经不起继续折腾了。您当然会 承受来自上下左右的压力,有时会被误解,有时会因为股市下跌被骂,有时会得罪权势。但是,我相信,从长期来看,投资者会做出理性与公正的评判。只要您敬畏法律、敬畏市场、严厉监管,中国股市一定能摆脱低水平重复,成为创业创新的加速器、成为经济转型的福音、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即使您没有在官场 " 更上一层楼 ",也必定会作为 " 中国股市的拯救者 " 而被历史铭记。


致肖钢主席的公开信(2015 年 6 月)


面对创业板逾 130 倍的 " 神奇市盈率 ",泡沫已经无须争议。唯一的悬念是泡沫何时破灭?
在疯狂面前,我们有必要重温两个公理。
公理 1:是泡沫终究要破灭的。市盈率越高,意味着股价与上市公司盈利的背离越严重。从长期来看,股价必定要回归到与盈利增长相适应的状态。击鼓传花,不可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股市的 " 万有引力 "。
公理 2:泡沫吹得越大,破灭时的危害越大。2000 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指从 5000 多点跌至 1100 多点。此后经历 15 年,直到今天才重回 5000 点。日本股市泡沫在 1990 年破灭后,不仅财富急剧缩水,更留下大量坏帐,成为导致 " 失去的 20 年 " 的重要因素。
当然,股市泡沫在人类历史上一再出现,根源于人类的 " 动物精神 ":贪婪与恐惧。
既然如此,证监会是否就应该冷眼旁观?
错。因为从历史经验看,成就泡沫的不仅仅是动物精神,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这两个因素都与证监会有关。
一、不负责任的劝诱
对于券商和基金而言,其奖励制度决定了它们最盼望牛市,哪怕是饮鸩止渴的牛市," 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 "。放眼当今股市,券商人士(甚至包括不少学者)纷纷豪言壮语:改革牛、水牛、牛市下半场刚刚开始、中国股民的财富梦、伟大的泡沫……须知,赚了钱大分奖金,亏了钱是投资者的,这些机构行为能不短期化吗?研究人员和投资团队本应建立防火墙,但在短期巨大诱惑的冲击下,这些防火墙就荡然无存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官方媒体居然也加入了 " 劝诱 " 的阵营,不停安抚投资者不要怕、牛市远未终结……尽管这些官方媒体的声音并非社论,但却被网络媒体 " 标题党化 ",严重误导投资者,令人以为政府在为牛市背书。这种以 " 国家牛 " 的概念绑架政府信用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曾任证监会常务副主席的李剑阁最近警告说," 怎么能说政府就希望牛市呢?国家牛市呢?股市是牛还是熊不应该体现国家意志。只要脑子里有这个概念的存在,就很危险。所谓 " 国家牛 " 是不可持续的,市场只能按照规律去发展,而不是主观意志。"
为什么 " 国家牛 " 的提法很危险?曾经批判 " 中国股市连规范的赌场还不如 " 的吴敬琏先生说的明白," 当前我国新入股市的投资者年龄偏低、资产不多、风险意识不强的新开户股民大量融资炒股。一旦发生问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为穷人亏钱比富人亏钱更危险,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二、骗局丛生
证券市场由于其资金密集、信息密集的特点,本就容易滋生欺诈。什么时候骗人最容易?当然是在疯狂牛市、投资者头脑发热、失去理智的时候。美国在 2001 年爆发令人震惊的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并非偶然,而是牛市疯狂的伴生品。
在牛市泡沫中,财务欺诈、内幕交易、股价操纵是主要的犯罪手段。以包装造假的手法 " 靓丽 IPO"、以提前获知内幕信息的手法获利、以操纵股价的手法诱骗投资者入局,凡此种种,是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的痼疾,在当前牛市疯狂中更加令人担忧。去年以来创业板市场发生 482 起重组并购,创业板 300 多家上市公司(除掉新上市的),平均每家公司 1.5 次;暴风科技 39 个涨停板……
对于一个负责任的监管者而言,这样的局面是 " 斯可忍,孰不可忍 "。证监会原常务副主席李剑阁指出," 最近市场上有一些公司在合并之前走漏消息,存在大量的内幕交易,但是我并没看到对这些内幕交易有任何的查处,我很失望。利用内幕信息违规交易的行为是公开的抢劫,对老百姓是不公平的 "。李剑阁曾任申银万国董事长,在任期间主持了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的合并。李剑阁表示,二者合并的消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在宣布合并当天,整个上午的行情没有任何的变化。反观当前股市,有几家公司能在重大消息公布之前没有股价异动呢?尽管证监会日前宣布将查办 12 起异常交易案件,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李剑阁更进一步直言," 我知道许多人在 A 股市场战无不胜而到香港都要折戟,就是因为香港的游戏规则是国际的游戏规则,若用内地的游戏规则到香港去做的话,表现就可能非常差。" 何也?因为香港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打击力度比国内严厉得多。
结束语
泡沫当前,似乎众人皆大欢喜。但须知,如果这样的泡沫是建立在虚幻的想象、财务造假、股价操纵的基础之上,注定是犯罪者的 " 洗具 "、普通股民的 " 杯具 "。
笔者并不要求证监会去判断泡沫大小、抑制泡沫,而是呼吁证监会严格执法,防止泡沫成为犯罪者的天堂,这是证监会作为监管者的天职所在。
泡沫越大,犯罪的诱惑越大。此时维护市场 " 三公 " 最需要监管部门的认真作为。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反思说:" 市场有那么多骗人的人,你抓他就行了,但为什么给证监会一个分配资源的权力呢?它很自然的就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上面,人同此心,事同此理。" 证监会应汲取历史的教训。
李克强总理说:" 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 ... 对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 监管者应严格监管、履行天职,而不是在泡沫崩盘之后再去深刻反思、认真总结……



关注
我们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特别关注




0551合肥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