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表演艺术家教小学生“国粹”: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要给孩子这 ...

[复制链接]

636

主题

647

帖子

17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5 07:5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点 在娱乐文化如此热闹的今天,京剧艺术似乎过于高冷。不过余派第四代传人王珮瑜可不这么认为。她将京剧定义为 " 通识课 ",在喜马拉雅开设节目《京剧也可以很好玩》,目的为了吸引年轻人,和孩子亲近起来。在她看来,我们不是要培养孩子都会唱戏,而是让孩子们感受并接受京剧这样一种慢而深厚的艺术形式。这些年来,她和团队不仅走进学校课堂,还编写了《京剧其实很好玩》教材。那么,京剧在当今时代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外滩君和王珮瑜聊了聊,听听她对京剧教育的理解。
文丨周滢滢   编辑丨李臻
京剧,可以走进课堂,成为一门学科吗?王珮瑜让这听起来有点儿疯狂的想法,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京剧演员王珮瑜,是余派第四代传人,她扮演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有着气定乾坤的气度和神韵,被票友们亲切地称为 " 瑜老板 "。
如今,在教育的舞台上,她培训师资、编写教材、让京剧走进学校课堂,成了学生口中的 " 王老师 "。


京剧演员王珮瑜
一直以来,王珮瑜既是京剧表演者,也是京剧艺术的传播者。从《奇葩说》到《朗读者》,从《跨界歌王》到《梦想的声音》,王珮瑜始终不离不弃地推广京剧。
她自创 " 京剧表情包 ",在喜马拉雅等平台开设《京剧其实很好玩》《瑜乐京剧课》等节目,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解京剧知识,娓娓道来。
曲高和寡的国粹,开始变得接地气,王珮瑜和她的工作室 " 瑜音社 " 让京剧再一次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珮瑜看到了 " 京剧的未来,不仅要吸引年轻人,还要和孩子亲近起来 ",她下定决心,创设面向小学生的京剧教育项目,让孩子也走进京剧艺术的宝库。
她和团队不仅走进学校课堂,还编写了一套京剧通识教材《京剧其实很好玩》,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梳理,让这门依赖个人经验的艺术,成为人人都可以了解的通识学科。
自始至终,王珮瑜都将其定位为 " 通识教育 ":" 我的目的不是培养孩子都会唱戏,不是为专业剧团输送人才,而是掀开京剧的幕帘,让孩子们知道京剧是什么,感受京剧的美,成为日后的观众。"
她相信,通过这套教材的学习,将在童年记忆里种下一颗京剧的种子,未来也许会有萌发的那一天。
这一次,外滩君专访王珮瑜,和她聊聊,京剧在当今时代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以及她对于京剧通识教育的理解。


王珮瑜在青少年京剧教育项目发布会上
京剧不仅好玩,还有教育功能
2017 年冬天,王珮瑜受邀参加了一档电视节目《同一堂课》,她的任务是,来到上海市宝山区的罗店中心小学,教小学生唱京剧。
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她简直懵了。学生有趴着的、桌上站着的,哭哭啼啼、打打闹闹,乱成一锅粥。最后,王珮瑜念了两句《空城计》的定场诗,没想到教室里立马安静下来。孩子们好像被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击穿了。
短短三天时间,和孩子们的接触,给了王珮瑜很多启示。
她发现,在京剧这门陌生的学科面前,没有所谓的学霸和学渣,每个孩子都站在了同一起点。因为京剧表演互动,同学关系也变得更为融洽。
让王珮瑜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结束,一个男孩直接说长大了想成为京剧演员。究竟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大的改变?王珮瑜不得而知。她猜测,可能是京剧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他收获了自信,潜移默化中发现京剧很有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乏味。
这次节目之后,王珮瑜开始筹划把京剧教育推进小学课堂," 这个年龄段的京剧普及工作之前没有做过,这是我新的方向。"
为了配合教学,王珮瑜团队推出了小学生京剧通识教材《京剧其实很好玩》,全套四本教材。


《京剧其实很好玩》全套教材
遵循科普性原则,教材围绕 " 生 "、" 旦 "、" 净 "、" 丑 " 四大行当,筛选出三十多个剧目,共一百多出戏。为了不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会选一些唱词较为通俗的剧目,比如《空城计》《赵氏孤儿》《霸王别姬》这类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
为了增强趣味性,每一出戏不仅有故事梗概、配乐曲谱,还有相应的手绘漫画和名家表演。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京剧名家们的表演视频。此外,还有京剧科普知识,比如京剧脸谱,融入介绍中国人对色彩、性格的认识,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某一特定角色。


《京剧其实很好玩》教材内容
" 当孩子拿到这套教材,就能对京剧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王珮瑜希望,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几十个京剧经典唱段,学会欣赏戏曲音乐;还能了解剧目情节,及背后的历史故事、传奇人物、传统民俗等;更能通过专业京剧演员设计的简单身训,学会四个行当的代表动作。
在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潮中,京剧虽然还是一种比较小众的艺术,但是王珮瑜认为,京剧其实具有很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首先,京剧背后的价值观教育。
200 多年来,京剧讲述悲欢离合、善恶忠义,潜移默化地把中国历史文化和普世价值,传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那些父母恩、师生谊、朋友义、家国情,浓缩着千百年来古代文人追求的君子品格。学习京剧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三观。
其次,京剧中有文学之美。
很多有代表性的唱词,可能就是一首诗。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京剧既有严肃高雅的诗词、精妙的表演流派特色;同时,它也有很多不脱节时代的东西。这些文学性很高的唱词文本,将为学生提供一条新的传统文化学习之路。
最后,京剧还能改变一个人的仪表仪态和精神面貌。
表演课上," 脸冲前方 45 度角,收腹提臀,子午相丁字步,腰板挺直 " 这将是学生们的标准站姿。潜移默化中,他们会懂得,一个有学问有涵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仪容仪态和精神面貌。
此外,王珮瑜还相信,在京剧这样有难度、有挑战的传统艺术面前,孩子们会更加谦逊,不会自我膨胀。不只是学戏,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都有这种体会。
她尤其建议那些调皮、聪明的男孩子,来学习京剧。" 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易骄傲和懒惰,更需要磨炼自己沉下心来,不断推翻和重塑。"
让京剧成为必修课
目前,在很多学校里,京剧还是以 " 兴趣班 " 或 " 年终汇报表演 " 的形式存在,愿意参加的学生,也大多来自有戏曲环境的家庭。
王珮瑜坦白说:" 如果只是让几个小学生学会唱一段戏,完成登台表演,这并不难,只要请一位戏曲老师来就行了。" 在她看来,既然是通识教育,就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让京剧真正成为必修课,而非可有可无的 " 小菜 "。


王珮瑜与小学生互动
目前,王珮瑜的京剧教育项目,已在上海十所学校挂牌。包括全职和兼职教师在内的 30 人京剧教师团队,正活跃在一线讲台上。
因为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京剧课程也是 " 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
比如在虹口区的新复兴学校,京剧已经成为必修学科,从一到六年级进行了全校普及;闵行区梅陇镇街道的四所学校,是以学区课的形式,由戏剧老师共同教授;而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士子女学校,则是以嘉年华的形式,开展京剧文化周。
在此基础上,王珮瑜和团队还尝试将京剧带到语文、历史等课堂上。
比如在学习关于北宋历史和杨家将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试着表演《洪洋洞》,这一根据杨家将演义改编的经典剧目;讲到三国演义,不妨引入一段京剧《空城计》,让学生亲自扮演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极大丰富课堂学习体验,也让学生对书本故事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过,要想让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真正在现代课堂上大放异彩,王珮瑜团队还要做出更多的探索。除了课本教材、专业师资、数字课件、服装道具等各方面的配备,最重要的还有学生的兴趣问题。
如何能让 21 世纪的小学生,对着流传了两百多年的古老艺术,持续产生热情?
在王珮瑜看来,有两方面一定要保证:首先,课程一定要放低门槛,京剧教材不能太难,要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保证孩子的积极性;此外,京剧学习不能 " 变味 ",成为束缚孩子的另一种压力。
她建议每一位走上讲台的戏剧老师:" 京剧课程,可以让孩子们在繁重的课业间隙,了解京剧常识,培养一些基础审美,是放松的,愉悦的。千万不能和考试、学分挂钩,把它当成一个要完成的任务。这不是京剧通识教育的初衷。"
有一个现实的困惑是," 京剧进校园 " 呼吁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一到落实就成了 " 老大难 "?
王珮瑜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出在缺少师资。" 每年很多戏曲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人都会改行,这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身为人大代表的王珮瑜,为此向上海市两会上提交了 " 增设艺术类的高校和戏曲教育专业的本科 " 的建议。
她希望,未来,戏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成为京剧文化的宣传者、京剧校园行活动的实施者,甚至可以结合戏曲专业,开发一些很有特色的教育产品,成为师资力量。


《同一堂课》节目中,王珮瑜教学生唱《空城计》
古老的京剧,究竟美在哪里?
在纷杂喧闹的社会大环境下,京剧艺术的含蓄、克制,宛如一股清流,也让浮躁的人心静下来。
王珮瑜回忆说,有一次参加某大型晚会,台上各种流量艺人、超级明星,台下粉丝疯狂尖叫欢呼;自己一袭长衫上场,娓娓道来,一时间,所有人都在那儿默默看着,甚至鞠躬,好像在我身上看到了几千年的传统。
她相信,这就是京剧的魅力,哪怕你不懂它,你依然会尊重它,感受到它的气场。
虽然,在年轻人眼中,京剧依然是 " 古板 " 的,不那么 " 时尚 " 的,但是在王珮瑜看来,这从来都不是问题。" 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重要的是,你要让自己慢下来,愿意花时间去欣赏,就一定能够感受到京剧的美。"
"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那么,京剧究竟美在哪里?王珮瑜喜欢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重复之美。
这是一种很有力度的美。
一段二黄原版,粗线条的人听到的都是一样的调调,但是静下心来你会听到很多细微的差别,唱词表演不一样,故事背景不一样,情绪节奏也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在看似重复的 " 大同 " 中找出 " 小异 "。
所谓高明的艺术,其实都体现在细小的差别上。
其次,是形式之美。
京剧的舞台道具很简单,往往就是一桌二椅,酒杯酒壶、书信笔墨、宝剑马鞭等。但是这些器物本身,却可以成为表演的延展,为表演提供很多想象的空间。
因此,京剧表演的画面感,需要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观众欣赏过程中需要发挥极大的想象。
比如,演员一缕髯口往前看,就是在看前面有路没路。往下看,就代表天黑了,走路要仔细点。由于经费的限制,简单的道具反而成为京剧的特色,成就了一种高度的写意美。
王珮瑜感慨:" 现代科技发展的弊端,就是所有东西都直观地呈现在眼前,太过简单粗暴的娱乐形式,正在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
最后,还有艰奥之美。
流传了一两百年的京剧,直到今天,还有一些艰涩、深奥的内容,没被挖掘出来。王珮瑜举例说,比如自己常演的四出老生戏,其中的一段老生名段,都是 " 一轮明月照窗前 ",但是四种唱法非常接近,连内行人不仔细听都听不出。
不过也正是这些艰涩、深奥的东西,才让它成为一门 " 耐嚼 " 的艺术,越品越有味道。王珮瑜希望,能通过更多样的形式,将京剧的美,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更多的孩子。


王珮瑜《朱砂痣》
" 如果小时候没有京剧这颗种子,日后很难开花结果。"王珮瑜强调,这种对京剧的感觉,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沉淀的。但前提是,得先种下这一颗种子。这样在未来的某一天,才能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如今,王珮瑜做的小学生京剧通识教育,就是在更多的孩子心中,埋下种子。她相信,未来一定会培育出更多京剧爱好者,以及更好的京剧土壤。


对谈王珮瑜:为什么这群一心想进哈佛的学子,会突然迷上这门国粹?
中国的传统与现代,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这样教孩子身份认同
传统语文课堂教出害羞沉默的中国孩子,被这个 IB 中文老师 " 逼 " 着善于表达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  3000+篇优质文章


耶鲁 Emily 老师主讲
《批判性阅读前的必修课》
1 元即可体验!
藤校导师帮你告别低效阅读!
让孩子下笔如有神助!
限时优惠
点击下方海报
1 元体验原价 99 元的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特别关注




0551合肥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